本文转自:中国教师报正规配资公司排名
胡克清
当孩子被厌学、焦虑或价值感缺失所困扰时,父母和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他们愿意信赖、敢于寻求帮助的那个人?当然要从角色转型开始,不要满足于做居高临下的“管理者”和“裁判员”,而必须通过学习成为耐心的倾听者、敏锐的解读者和坚定的支持者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种关键能力,从行为表象洞察其背后的情感与心理需求。
我所在的学校是市直属的公办专门学校,根据多年调查我们发现,存在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群体中,来自离异、重组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比例达到六成。许多孩子表现出的“叛逆”、厌学等行为本质上是亲子关系疏离、学业遭遇挫折后所释放出的痛苦信号。若家长和教师无法聆听到背后的求助声,任何教育干预举措都可能发挥反作用。
在这一角色转变与回应诉求的过程中,教师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。教师的角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,还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观察者,是家校之间的重要纽带。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,教师是否能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视角、阐释背后可能的心理诱因,能否设计一堂关于情绪识别的主题班队会,创造让孩子安全表达的环境,是孩子能否顺利走出阴影、改变行为的关键。
我所在的学校曾联合心理专家团队开展“家庭教育赋能计划”,专业团队以系统的知识技能缓解家长的焦虑与无助,将家校共育从口号转化为倾听与共情的具体举措。此时,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也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、亲子关系的修复者。
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,科学育儿都应秉持这样的理念:共情先于纠正。理解孩子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敲门砖。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、被接纳,他们才愿意打开心扉接受引导;用优势视角取代问题标签,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,我们要发掘并点燃这些闪光点,通过创造成功体验等方式帮助孩子重拾信心。
家庭教育需要专业支持和托举,这也是各地专门学校回归与转型的意义所在。但是我们也要明确,专门学校不应是封闭的“管教所”,而应成为传播科学育儿方法的专业资源中心,为困境中的家庭提供及时、专业的支持。当专门学校用专业力量修复家庭裂痕,当教师用理解取代斥责,当父母学会用倾听“拥抱”迷茫的孩子,共同营造一个可以让孩子安全表达的环境,他们才可能在困境中主动求助,而非让问题持续发酵以致不可控制。
让我们成为那一盏温暖而不刺眼的灯,用理解照亮迷茫,用耐心等待成长,用信任点燃希望。当每一个孩子都确信迷茫时会有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,他们在未来才可能成为一个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大人。
(作者单位系江西省赣州市第十一中学)正规配资公司排名
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