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7日4时04分,小暑节气到来,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小暑到来,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,此时既高温炎热,又降水增多。民谚称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这意味着此时进入了全年最闷热的时段。
今年,北京的“桑拿天”提前近1个月出现。受副热带高压影响,本周北京主要天气特点仍是闷热、分散性降雨频繁。小暑之后,北京的天气形势如何?闷热天气将持续多久?
本周北京闷热、分散性降雨频繁
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,今天白天多云间晴,预计最高气温将达34℃左右,和昨日基本持平,夜间最低气温24℃。不过,下午西部和南部有分散性雷阵雨,夜间仍有分散性雷阵雨,建议雨具随身以防不时之需。
7月8日到9日,北京白天多分散性雷阵雨,7月10日和11日雷雨暂时休息,天气转为“多云”。7月12日以后,分散性降雨再次上线,同时空气湿度增大,暑气蒸腾的感受将更加明显。
据预报,7月8日至15日,北京白天最高气温31℃-35℃,夜间最低气温24℃-26℃。
本周北京主要天气特点仍是闷热和分散性降雨频繁,受副热带高压动态对天气变化影响大。
小暑到来,三伏天即将拉开序幕
进入小暑节气之后不久,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往往也会拉开大幕,全天候炎热将成为常态。
据中国天气网分析,今年7月20日至8月18日为三伏,总时长30天。但现在还没入伏,已经有三伏天的热度了,真实体感的三伏天可能不止30天。
据中国天气网盘点,1991年至2020年,小暑时节我国平均气温达到22.2℃,接近全年的峰值。此时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高,尤其长江中下游会经历从出梅到入伏的过程,南北方一同进入高温高湿阶段。在常年小暑节气高温排行榜中,杭州首当其冲,高温日数高达8.1天,福州、重庆、长沙、南昌、武汉等地紧随其后,高温日数也在5天以上。
为何今年北京的“桑拿天”提前了?
7月2日,“北京回南天”登上热搜。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,北京这段时间湿度较大,地铁步行通道的墙壁、地板上凝结出了水珠,很像南方潮湿的“回南天”。7月3日,“北京湿度超过深圳”“北京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”等词条引起网友共鸣,不少人表示,这样潮乎乎、湿乎乎的感觉,在干燥的北京很少遇见。“跟蒸桑拿一样,但往年的桑拿天来得没有这么早。”市民张女士说。
据北京市气象台分析,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(简称“副高”)是影响我国天气的关键系统,其季节性活动直接关系各地雨季进程。常年7月中下旬,副高将明显北抬,受其外围暖湿气流控制,北京闷热多雨,出现俗称的“桑拿天”。
今年的“桑拿天”比往年来得更早。今年6月下旬,副高较常年提前北抬,副高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向北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,北京地区湿度增大、体感闷热,因此提前进入“桑拿天”。
近期,不止北京,华北、东北多地湿热。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孙倩倩解释,这是因为副高提前北跳,其边缘的偏南风将热带地区的湿热空气输送到华北、东北等地,导致持续湿热天气。除北京以外,天津、河北、辽宁等地此时出现这样闷热的天气在常年同期都是少见的,常年在大暑期间才会出现的情况,今年明显提前。
气象部门提醒,高湿闷热环境下容易发生中暑,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,需从科学调控环境温度、饮食调整、作息管理等多方面做好防范。保持规律作息,利用清晨凉爽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。夜间保证充足睡眠,创造通风凉爽的睡眠环境。老、弱、病、幼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室内或阴凉处,出现中暑症状及时用药就医。室内合理使用空调,保持空气流通。注意清淡饮食,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避免食用过于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
小暑节气后,“闷热+降雨”常抱团来访
小暑时节,暑气蒸腾、湿热交织,容易酝酿出激烈的雷雨。统计数据显示,小暑不仅热得突出,也是全年降水量最多和雷暴多发的时节。随着副高的北抬,我国降水的“主战场”逐渐向北转移,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结束,北方雨季陆续开启。
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霍云怡告诉记者,天气闷热即表示空气中热量和水汽充沛,提供了出现强对流天气的热力和水汽条件,此时如果有适当的触发机制出现,强对流天气便可能一触即发。
对位于副高边缘的华北中南部地区而言,太行山、燕山山脉等地形的抬升作用、近地面局地热力差异以及来自更北方的冷空气等,都可能是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原因。
北京市气象台提醒,近期高湿闷热天气下,午后或夜间容易出现阵性降水,外出时请做好防范。
近期降雨频繁,北京进入“梅雨季”?
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信息显示,北京自6月26日之后,分散性阵雨、全市范围降雨穿插出现,分散性降雨居多。截至7月3日,基本上连续7天都有雨水。
据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全市雨量气候统计,自今年1月1日至7月3日8时,北京累计降水量为204.0毫米,比常年同期的164.8毫米偏多23.8%,比去年同期的178.3毫米偏多14.4%。从过去一个月的降雨数据来看,6月1日至7月3日8时,北京累计降水量为97.5毫米,比常年同期的89.4毫米偏多9.1%;比去年同期的93.3毫米偏多4.5%。近期北京的闷热多雨,是否意味着南方的梅雨扩张到北方来了?
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,梅雨主要出现在我国的江南区、长江中下游区、江淮区到韩国、日本列岛一带。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、雨量大、日照时数少、多云、风力较小等。由于长时间的时雨时晴高湿天气,家中器物容易发霉,民间亦称为“霉雨”。
一般来说,长江中下游的典型梅雨持续20-30天,雨量在200-400毫米。当梅雨出现时,到处湿乎乎、衣服晾不干、家具冒水珠。目前来看,北京的潮湿多雨情况和真正的梅雨相差甚远。
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孙倩倩解释,近期的多雨并不意味着北京进入了“梅雨季”。只能说今年的情况异于常年,华北体验到了类似梅雨的感觉,但不能说梅雨开始向北蔓延。
闷热天气何时结束?
盛夏季节,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闷热天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副高、北方冷空气以及台风在我国的活动情况。其中,副高往往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当副高强度大,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控制范围广、控制时间长,则中东部地区往往出现范围广、强度大、持续时间长的高温闷热天气;反之,副高东退入海,或北方冷空气渗透南下,或有台风影响我国,闷热天气则有望缩小范围。
今明两天,中东部地区高温范围有所收敛,这主要是由于北方高空槽东移、台风北上带来降雨降温。但因为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不断北上,中东部大范围闷热的天气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。明天夜间起,副高又将加强西伸,且位置偏北,7月10日前后华北、东北甚至西北地区东部都将在其掌控之下,届时华北、东北等地高温闷热将发展加强,需保持关注。
据中央气象台预计,7月7日-9日,河北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地区,日最高气温35℃-38℃的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,部分地区可达39℃-40℃;7月10日起高温范围有所减小,35℃以上区域主要出现在河北中南部、黄淮、江汉及陕西关中等地,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9℃-41℃,局地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。
气象专家介绍,北京本周的天气将受到4号台风“丹娜丝”影响,北方地区会受到它的间接影响,比如台风会影响副高的范围、南风气流的强度等。要等“丹娜丝”再次登陆之后,得到更丰富的观测数据,才能对北京本周中后期的天气进行更确切的预报。北京彻底摆脱闷热的天气得等到夏末,那时候北京将脱离副高的控制。
新京报记者王景曦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
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